close

在旅行時,由各國的火車就可以觀察出各國的時間觀:

日本的新幹線誤點2分鐘可以上新聞、

台灣火車時時誤點,但時間差多半在幾分鐘內、

德國的鐵路時刻表可以從柏林接到莫斯科(但出德國就不保證準確)、

印度的火車時刻表就完全參考用。

 

 

在英國念書時,德國和日本的同學不約而同地痛罵其他同學遲到習慣。

「當我在AM9:50到達,準備早上10點會議,郤直到AM1030完全沒人到,我一開始懷疑是我記錯時間,後來才發現其他人是早上10點起床,我真覺得我是個笨蛋,他們是混蛋。」

 

十點會議,對不同文化的人,有不同的想法:

對日本人來說,代表十點之前已經念過資料、準備好討論主題、打開電腦、拿好筆記,十點一到就開始熱烈討論。

對中國人來說,十點十分看到人衝進會議室,坐下來寒喧一下後,再開始看資料都算合理。

對印度人來說,幾點開始不是重點,重點是最後交件時間趕得上就好。

 

年初和幾個印度朋友到香港旅遊,我就深受這種不同的時間觀所苦。

每天晚上,我們確認隔天的行程後,就要討論起床時間。

基本上因為我們租的公寓只有一間浴室,而我們有5個女生,理論上浴室是瓶頸所在,但有人可以先洗臉刷牙,有人可以先換衣服,理論上從第一個人起床到出門,大概1小時,所以若我們希望9點出門,應該8點起床,是吧?!

事實上,在經過幾天的試驗後,若說預計9點出門,實際出門時間大概就是10點。履試不爽。

其實習慣後,也很容易配合,就自動加一小時就好了。

只是令我不解的是,那我們前一晚為何不說是10點出門呢?

另一個疑問是,說要9點但10點出門,大家也不覺得晚了,都很自在,常常讓在旁邊一直看錶的我,覺得自己太緊張了。(事實上後來我都很習慣起床快速準備好之後,先出門散步個半小時,或是再睡個回籠覺,完全可以配合上大家一起出門的時間。)

 

(出門散步時遇到的古蹟)

 

最神奇的是在離開香港的那天,我和3個印度同學都是大約6點要到機場,但在下午3點左右就把當天的行程走完了,有二個同學累了找個咖啡店休息,我和另一個同學想到附近百貨公司再逛逛,於是大家討論我們最晚幾點要回咖啡店集合。

我:6點要到機場,機場快線只要半小時,那我們520分集合吧!

同學A:那太晚了,因為我想去機場買點東西,我們4點半集合好嗎?

我:喔,好啊!那就4點半吧!

 

於是我就和同學胡亂逛了一個多小時後,準時4點半回到咖啡店會合。

到咖啡店之後,同學喬了二個位子給我們,繼續聊天:去機場免稅店要買什麼、剛在百貨公司看到什麼、另一個台灣同學要結婚了,要不要來台灣參加婚禮⋯⋯不知不覺,520分到了(其實我一直偷偷看錶>_<)

我說:時間到了,我們去搭機場快線吧!

 

我一直存著的疑問是:為什麼當初要約4點半呢?

arrow
arrow

    vic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