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因為我媽椎間盤突出開刀治療,我陪我媽住院六天五夜,把當時住院的一些事項分享給大家。
1.PCR檢測-週六早
當安排好何時開刀之後,住院的前一天早上要先到義大醫院做PCR檢測,住院病人與陪病親屬都要做。
我們是週六早上去做(而且只能這個時間做,害我前一天晚上工作趕完,飆高鐵回高雄),做檢測很快,但要排隊等號什麼的,大概也花了1-2小時
做完PCR當天晚上就會有檢訊通知PCR的結果,
然後就可以準備隔天去住院了。
因為疫情的關係,
陪病家屬只能一個,
若中間要換人的話,
那人也要做PCR,而且必需自費。
住院期間也不能有人到病房探視,
但病人和陪病者在醫院內活動是不受限制的。
2.辦理住院-週日早
開刀的前一天要先住院,
我本來想要吃完晚餐再去,反正住院沒啥事幹,
但隔天早上約十點左右,義大就打電話來說中午前一定要來報到,
只好吃完早午餐就出門
到醫大醫院的住院掛號櫃台抽了號碼牌就開始等,
櫃台會要求先付確定的診療與住院費用,
刷卡或付現都可以,
然後住院者開始做一連串的基本檢查,
然後會給一張門禁卡,用於出入住院的區域,
住院者和陪病者手腕上會戴上塑膠手環以做辨識。
3.住院-週日下午
當住院手續完成後,
其他非住院的家屬只能送到住院區外的門口。
病人當然是睡病床,
另外有一個椅子可以拉開成為小單人床,是給陪病者睡的。
我在雙人房的活動空間幾乎就是在這張椅子上,
一時用不到的東西都收到行李箱裏,以免占用已經不多的空間。
我們的床位沒靠窗,光線不足,所以要一直開著燈,也看不到戶外,
但靠窗的那邊,會有風從窗戶縫隙吹進來,另一床陪病的大姐說晚上風會一直吹進來,更冷。
住雙人房的好處是有人可以交流,第一天住院晚上,我在工作,我媽就跟隔壁陪病大姐聊得很開心,不過這種閒聊話題也很有限,對我來說還是干擾來得多。
我們這天住的是雙人房,因為暫時沒有單人房,但有提出要求,若有空出單人房我們願意換。
於是在隔天(週一)我媽開刀時,護士就跟我們說有單人房可以換,
所以我們只住了一晚雙人房。
圖片引用自義大醫院網站
雙人房自費是 $ 2750/日,扣掉健保補助,實際付 $ 1900/日,
單人房自費是 $ 4500/日,扣掉健保補助,實際付 $ 3600/日,
另外還有特等病房,可能更豪華舒適一點,不過我沒看過,就不在此說明。
雙人房和單人房的大小差不多,靠窗那邊的床位就變成沙發區,屋內也有小冰箱,厠所的馬桶也換成免痔馬桶,不過環境和設備的新舊程度差不多。
單人房自在很多,不必協調另一床的作息和生活息慣,若住院天數不多,經濟上或保險能給付,蠻推薦單人房的。
住院之後病人會先換上病人服,之後可以自行領取乾淨的病人服更換,
枕頭與棉被都各有一套,若想再多加的可以去租借,需要幾百元的壓金,計次使用,依租用的項目金額不同,可參考下圖。
4.開刀-週一早上
開刀當天,大約5點多就會有護士來叫醒病人,然後會有總醫生來說明,
大約七點多,主治醫師會帶著大批人馬來巡房,
確認病人沒什麼特殊的狀況後,大約8,9點就會把病人推去手術室開始準備。
病人進開刀房之後,家屬就沒事了,然後開始等。
我媽的手術時間連前後打麻醉、開刀、術後恢復等約3-4小時,
可以待在等候室看顯示螢幕,知道病人目前的進度,
示意圖,圖片引用自https://www.ithome.com.tw/news/92928
等到病人可以送回病房時,會有護士在開刀房門口叫家屬,就可以和陪病家屬一起回病房。
一開完刀的前幾天,幾乎每2-3小時就會有護士或醫生來巡:量測體溫、血壓、送藥、詢問傷口、教如何下床/走動、換藥、換點滴、倒血水等,連半夜都會來,所以晚上的睡眠是一直被打斷的,不過還好白天沒事時也能補眠,我倒也覺得還好。
早上是最忙的時候,5點左右護士會先來,然後總醫生來確認病人的狀況,7點多主治醫生會帶著一批人來很快地巡房。
巡房之後到九點多去做復健前,是一個空檔,我會趁這時吃點東西,整理一下東西。
做完復健後到傍晚就比較沒事,只有護士會定時來檢查,所以這時就是好好吃飯、補眠的時間。
想起來雖然沒什麼事,但每天時間過很快,總覺得才剛叫完中餐外送,沒一會又要想晚餐吃什麼。
5.出院-週六
我媽開刀很順利,隔天就能下床,若沒躺床上時可以穿著有支撐的腰夾活動,
(我媽的腰夾是親友給的,若沒有的話在開刀前會有廠商來量尺寸,到時再買也可以)
,用助行器慢慢練習走路,只是怕危險,護士都希望出入能有人陪。
隔幾天後我媽的傷口不再流血水,也沒特別狀況,就順利出院了。
出院當天,護士會來詢問需要幾份診斷證明,然後再連相關資料及帳單明細都列出來給我們,
收拾好房間約11點就能退房,
拿著單子到一樓櫃台,抽號碼牌,把差額補上就能出院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