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1100192.JPG

我非常喜歡歷史、文化、古跡這類的東西,就像一個有類似喜好的朋友說的,我們是那種會花大把鈔票、時間、力氣,跑到深山去看二塊破石頭,自己還爽個要死的人。

對我這種人,麻六甲是個美麗的傳說。

傳說在1396年,有個拜里迷蘇拉王子因為打仗輸了跑到麻六甲來
(如下圖,若以直線來算,大概跑了1555公里,不過當年應該是沿著海岸一路跑!)

當時麻六甲是一片熱帶叢林,他看到他的狗去追一隻兔子大小的鼠鹿(一種小型哺乳類動物),鼠鹿為求生存,把他的狗逼下河去,王子心有所感,覺得自己現在雖然輸了,還是大有可為,就下令就地開墾,以當地的一種果樹為當地名稱「滿剌加(麻六甲)

2015-01-17_1.png   

 

明朝永樂元年,明朝的來使到這裏來,當時的滿剌加只是個漁村,知道使者來意,興高采烈地答應受封於明朝屬國,吸引來自爪哇、印度、阿拉伯和中國的商人,成為中印貿易的停泊點,慢慢發展附近地區最重要的港口。

後來鄭和下西洋,好幾次停留在麻六甲補給。

15世紀中,有個不知從那來的明朝漢麗寶公主(因為明朝沒有公主出嫁國外)與五百名隨從到達滿剌加,嫁給蘇丹滿速沙。帶來的500名隨從與當地人通婚後定居在Bukit China(三保山)。這些隨從和當地女人結婚的後裔稱男稱峇峇(Baba),女稱娘惹(Nyonia),發展出當地很有特色的娘惹文化與食物。

156世紀歐洲大航海時代來臨,歐洲各國急著和東方通商,一路上順便到處占領殖民地,麻六甲就在1511年被葡萄牙人占領,後來1641年荷蘭人打敗葡萄牙人又佔據了它,1824年又被換給英國,直到1957年馬來亞(後來的馬來西亞)獨立,才又成為馬來西亞的一州。

當歐洲人在麻六甲來來去去之時,中國沿海居民也大量地移民到此。

會來到海外求生活的人,通常身無長物,一開始只能在碼頭做工,遇到同鄉的就一起互相幫助、介紹工作。

P1100208.JPG   

P1100215.JPG   

有辦法安身立命之後,一方面為了幫助後來的同鄉,一方面為了強大自己的勢力,開始在碼頭附近建立各個會館:福州、泉州、海南、廣東、永春大家需要工作或工人時就到自己同鄉的會館去找。若被欺侮或有紛爭,也是到會館去找支援。

簡單說,會館就像是黑社會的堂口。當然之間的火拼衝突的故事,也像早年的香港黑社會電影一樣多如牛毛,只可惜現在這些故事流傳下來的不多了。

 P1100263.JPG  

 

留下來開枝散葉的華人,雖然融入當地,家業與技藝郤還是在自己的同鄉中流傳,當地的朋友說,中藥行、餐館、五金行、雜貨店幾乎都是同鄉人。
我只記得開早餐和咖啡店的多是海南人,因為海南人移民較晚,舊的行業都進不去,只好去當外國人的幫傭,因此學到煮咖啡和西式早餐的做法。但海南人脾氣不好,去吃早餐要遵照他們的規矩,不然可沒有顧客至上這種事,一樣把你趕出來。

P1100250.JPG   

 P1100213.JPG   

麻六甲為什麼沒落,我沒找到確切的說法。我猜是馬來西亞建國之後,新加坡、香港等附近的港口都市以現代化的制度設備逐漸取代麻六甲轉運口的地位。

但麻六甲市也因此保存了華人移民社會、各國殖民地遺跡,因此在2008年被世界文化遺產大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P1100244.JPG  

 

走在麻六甲的街上,我感覺不出在一個陌生的國家,更像是海外版的鹿港,招牌中英文共存,當地人流暢地說著英文、中文、閩南語、廣東話、福州話和馬來話,我在當地華人身邊聽他和當地的朋友打招呼聊天,乍聽完全不懂,仔細辨認了才發現是中英廣東話夾雜,但因為他們的腔調不同,加上很多當地的慣用語,簡直成了外人難以理解的馬來式華語。就像當地的娘惹食物,中國的米粉、粿條,又加上當地的咖哩和香料,吃起來很中國,又很異國。

IMG_2766.JPG   

IMG_2767.JPG   

我想像著幾代在這裏長大的小孩,每天早上上學的路上,要用好幾種中國方言跟街坊打招呼,然後到學校學英文和馬來語,用著數種混合的語言和同學聊天。簡直是東方的紐約市。

麻六甲古城,因為這樣的各地文化交織的傳統,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帶來了大批的觀光客。

P1100235.JPG   

P1100233.JPG  

 

如同所有因觀光再度翻紅的古城,租金和地價暴漲,傳統的雜貨店、會館、五金行退位給了因觀光客而高營收的咖啡店、民宿、旅館,接著會是速食店、便利商店、連鎖商店和千篇一律的紀念品店。

 P1100206.JPG

P1100241.JPG

P1100249.JPG  

 

老街注入新的血肉,勉力拉著老皮,但接下來會是脫皮換骨,還是會血肉相連,就會是這些觀光財是否可以賺多久的關鍵。我期待著。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icki 的頭像
    vicki

    維琪的自由世界

    vic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